English

本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

1999-03-1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汤姆森(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就读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曾任大不列颠皇家研究院自然哲学教授,卒于剑桥。他在气体放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897年,他首先发现了“电子”,使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后,又发现了不同气体发射的阳极射线,在受电场和磁场影响而产生偏转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此外,他还发现了氖气的构成特点。

莫瓦桑(1852—1907)法国化学家190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巴黎农艺研究院博士,曾任巴黎药学院教授,卒于巴黎。他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氟元素分析法,并于1886年首次用电解方法获得纯氟单质。1892年发明了高温反射电炉,它可以熔化过去一直被认为不能熔化的物体,如碳、矽等,解决了高温化学反应问题。1894年,他成功地制造出世界第一颗人造钻石。

戈尔季(1843—1926)意大利细胞学家、生物组织学家190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他在神经解剖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1873年他首创了新的神经组织染色法即戈尔季染色法,对神经系统进行周密的研究,发现了脑与脊髓的细微构造。1885年发现了神经的细微细胞,被称为戈尔季细胞。这一发现,导致了后来“神经元”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现代神经学的基础。因他对神经系统构造的研究成果,190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卡哈尔(1852—1934)西班牙神经组织学家190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马德里大学医学博士,曾任巴伦西亚等大学教授。他最突出的贡献是从构造上对神经功能进行探讨,发明了卡哈尔染色法,应用于标本制作,解剖大脑及小脑神经,证明神经单位“神经元”的存在。发现神经元由细胞及轴突、树突构成,相互于触突处连接而构成全身的神经系统。由于他对神经系统精细结构所作的伟大贡献,1906年与戈尔季共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迈克尔逊(1852—1931)美国物理学家190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一生研制了不少精密仪器,进行了许多有成效的实验。1880年,他创制了迈克尔逊光学干涉仪,用以测定微小的长度、折射率和光波波长;1882年,与美国科学家莫雷合作,进行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否定了当时物理界盛行的“以太”学说;1898年又发明了阶梯摄谱仪,用于研究塞曼效应,发展天文光谱学。由于他在精密光学仪器和借助这些仪器所进行的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工作中作出的贡献,1907年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毕希纳(1860—1917)德国生物化学家190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897年,他发表了《无细胞的发酵》论文,发现发酵是酒化酶在起作用;他把酵母细胞的活力和酶化学作用联系到一起,推动了微生物学和酶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开创了微生物代谢作用研究的新篇章;之后,他又将酒化酶从酵母中提取出来制成干粉,用来把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对制糖工业和酿酒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拉韦朗(1845—1922)法国寄生虫病学家190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他最早提出了疟疾偶发症的寄生性理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所起的作用。1880年他在疟疾患者血液中发现疟原虫;1896年发表文章论述疟原虫在人体外亦可见学说;后来又预见按蚊在传播疟疾中的媒介作用。他的这些观点后均被医学界所证实。由于在血液病病原虫的研究、尤其是疟疾病原虫研究方面的成就,他获得了1907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